2008年7月28日星期一

[我来做地主]东方珍珠-槟城 Penang @ Pulau Pinang 简介

[我来做地主]东方珍珠-槟城 Penang @ Pulau Pinang 简介
前言:
答应写这个活动之后,其实很忐忑不安的。第一,要怎么写才能让在这个国度外的XDJM们更明了我要介绍的地方呢?要很旅游资讯的?或者是很生活化的?要每 一个点都解释的很清楚的?是不是要成为旅游手册的那种资讯?第二,照片怎么办?一直认为,一篇吸引人的介绍,其实是要图片来增加吸引力的。
这个部分,应该 是我很欠缺的,因为我手头上没有足够的槟城各景点的自拍照片,估计就是一定要取助互联网上的资源了。

所以,综合了各种的想法,我打算整理出能有多齐全就多齐全的介绍。哈哈,对啦,就是整理啦。可能就是将我手上的非中文资讯,以中文整理出来啦,当然,会加上一些些自己的观点和解说啦。

必须坦白的是,我对槟城的深刻印象,是来自童年。但是,因为槟城不是我居住或者曾经长期逗留的地方,要真得很详细介绍,其实还是非常有难度的。因此,一开 始的介绍,我还是上了互联网,去维基百科和其他相关网站“索取资讯。大家就当成看一个比较正式的解说,清楚了最基本的资料,然后再来看我的童年记忆啊。

感谢:谢谢木木的好创意、努力提醒,才有这么一篇的介绍文出来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简介:
槟城位于马来西亚半岛西北海岸外,离兰卡威以南一百一十二公里,素来被赞誉为「东方之珠」。幽美的海滩及宜 人的景色,使它成为此区域内最受旅客喜爱光临的旅游目的地之一。槟城州除了槟城本岛之外,尚包括了面积约七百六十平方公里位于半岛的一片称叫威省 (Seberang Perai)的陆地。

当英人法兰西斯莱特(Captain Francis Light)于1786年初发现它时,岛上遍布茂密的丛林,其中特多槟榔树,故得名槟榔屿。在莱特的谕令下,吉打州苏丹于同年将此岛割让予英国东印度公司。

槟岛自从成为英国在远东的第一个贸易门户之后,至今便一直是个东西合璧的繁华大都市。除了遗留著殖民地历史的痕迹,它也充份反映出一个马来、中华、印度及娘惹各旅群文化的大融合,岛上诸多的历史及文化景物便是见证。

槟城一向以迷人的海滩和碧澄的海水著称,还有著名的槟威大桥全长13.5公里,连接槟城和本岛的主要运输管道,是亚洲最长的桥梁之一。此外,有升旗山(Bukit Bendera)及许多的公园,使得槟城成为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观光盛地之一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州旗 州徽

槟城,亦称槟榔屿槟州,(马来语:Pulau Pinang,意为槟榔之岛、英语:Penang、爪夷文:بينانج‎)是马来西亚十三个联邦州之一,马来西亚半岛西北侧。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整个槟城被槟城海峡分成两部分:槟岛威省。威省的东和北部与吉打州为邻,南部与霹雳州为邻;槟岛西部隔马六甲海峡与印尼苏门答腊岛相对。

槟城地图:


首府 乔治市 Georgetown
面积 1,046.3平方公里
人口 1,486,500 (2006)人([2006年估计值])
人口密度 4404.9人/平方公里
官方网站 www.penang.gov.my

地理与行政区划
经纬度:N 5°24',E 100°14'。
槟城:意指岛屿本身,素有“东方花园”美誉,大马旅遊胜地之一。
槟城州范围包括:
1.槟岛:位于马六甲海峡,行政上划分为两个地方政府,即东北县和西南县,
2.威省: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面对槟岛的部分,行政上划分为三个地方政府即威北,威中及威南。
首府:乔治市(Georgetown,因英王乔治三世而得名),槟岛东北方,大马第三大城市。是一个以华人爲主的、具古老历史文化的城市。華人人口數約占檳城人口的43%,馬來人佔41.1%、印度人佔10.1%(注:2006年人口資料)。

沿海为狭长的平原,内陆多山地,岸外小岛包括木寇山(Jerejak Island)等。

历史

槟榔屿此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书的《郑和航海图》中。15世纪中,一部中国舟师使用的海道针经《顺风相送》就纪录从马来半岛的崑崙岛(Pulo Condore)到槟榔屿的航行指南,可见在15世纪槟榔屿已经和中国通商。

1786年3月,英国东印度公司根据莱特(英文:Francis Light)的建议,以槟榔屿为英国海军基地。莱特为第一任总督,他在任期间鼓励华人及其他移民进入槟榔屿,令槟榔屿日益繁荣。
海峡殖民地:英殖民时期之新加坡、槟城、马六甲叁港口
最高行政长官由华人担任;未设苏丹之州(其他叁州为马六甲、沙巴、和砂劳越)之一。
交通

陆运槟岛与威省之间以一条长达13.5公里(亚洲第四,世界第九)的大桥连接着,简称槟城大桥,建于1985年。 槟城大桥直接连接马来半岛西海岸的南北大道(PLUS)高速公路,可达北部马泰边境的黑木山(Bukit Kayu Hitam)或南部马新边境的新山。另外,从威省北海(Butterworth), 可由铁路南下直达吉隆坡或北上泰国的合艾和曼谷。

水运 行人和车辆可使用渡轮来往槟岛乔治市和威省北海(Butterworth);快艇服务至吉打州浮罗交怡岛(也称浮罗交怡)和印尼棉兰(参见周围关係地图)。

空运 乔治城东南方16公里的峇六拜国际机场(Penang/Bayan Lepas International Airport),西马来半岛北部主要机场。

人口
密度:大马之首
多元民族
1.19世纪初期:由於槟城早期为自由港的身份,且英殖民政府鼓励移民政策,在短短数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,华人、印度人、马来人、欧洲人为主要人口,个别族群自成区块在乔治城各个区段。
2.种族比例:2000年,槟州总人口55万2909人,其中华裔30万9965人(56.06%);马来裔18万9699人(34.31%);印度裔5万0313人(10%),其他民族2932人(0.53%)。槟州是马来半岛上马来裔不占大多数的唯一州属。

根据2006年的族群人口分佈,槟州华人人口为63万5500 (42.5%)、马来人 61万2300 (41.0%)、印度人14万8000 (9.9%)、其他民族9万6800 (6.4%)

华裔:可从另外角度分成两类:(1)移民华人;(2)土生华人。後者又可以分成两类:
*华人後裔
*早期移民华人同当地人通婚者的後代,即所谓峇峇(baba、Peranakan)和娘惹(nyonya)。(参见马来西亚文化)虽受西洋文化的影响,日常生活中仍保留部分华人传统,注重华人传统礼节、风俗和信仰。
语言
典型多语社会,大致可分为四种:
1. 马来语,乃大马国语,分爲正宗马来语和巴刹马来语;後者流通於集贸市场(即所谓巴刹)的族际通用语,混有汉语方言、英语、淡米尔语成分。
2. 英语,大马的通用语,包括正宗英国英语和非正式‘槟城英语’。
3. 华语,华族通用语,明显带有当地口音的普通话域外变体 。
4. 淡米尔语,大多数星马印度人的母语。

5. 汉语方言,多爲福建话,已形成槟城特色,也有粤语、潮州话、客家话等。依场合而会运用不同语言进行交谈,有所谓“语码转换”的现象。日常生活中华人使用 “槟城福建话”(Penang Hokkien),称得上是一种属於本土的语言。它不同於中国福建话的任何一种次方言,因爲不仅是多种福建话的融合,同时从马来语、英语、汉语其他方言中 吸收不少成分。 但不大适於表达科学术语,一个讲槟城福建话的人在需要表达一些科学概念时,会自然转换其他语言,通常是华语或英语。

除了学校教学,槟城的地名,店名或人名使用中国大陆的汉语拼音并不多。人名拼写方法为拉丁字母按照方言进行拼写。他们称之爲英文名称。从名字的拼法可以辨认出福建人还是广东人或客家人。
因此同一个姓会有不同拼法。例如同样姓“蔡”,有Chuah和Chai两种拼法;“陈”则有Tan、Chan等不同拼法。更极端的情况是,因爲註册地不同,同家同姓在护照或身份證上可能会有不同的拼法。
媒体
平面报纸媒体
1. 西马主要的华文报纸在槟城街头到处可以看到。

2. 主要有全国发行的《星洲日报》(Sin Chew JitPoh,1929年创办)、《南洋商报》(Nanyang Siang Pau,1923年创办)、《中国报》(China Press,1946年创办)、《东方日报》(2003年创刊)、《光明日报》(Guang Ming Daily,1987年创办)和主要在槟城一带发行的《光华日报》(Kwong Wah Yit Poh,迄今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一份华文报纸,1910年由孙中山创办)。

其中後两种报纸是在槟城出版的。即《光华日报》及《光明日报》
报纸以简体字爲主,偶尔也有繁简字混用的情况,原使用繁体,後改用简体,之所以繁简混用是爲了普及简体字。
报纸上的文章均爲白话,买华文报纸看是华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。
街道招牌与广告用语
1. 槟城是一个多语社会,街上到处是多种文字的招牌和广告。
2. 使用汉字是华人商店的标誌。政府规定汉字招牌在尺寸上不得大於马来文,但汉字招牌广告仍然显眼,除了标準汉字外,可见方言或普通话极少用到的字(如“叻、吡、峇、杪”)等等。
槟城的街巷名
1. 法定的槟城街巷名、路标均为马来语,例如Jalan Pinang(直译槟榔路,华人称槟榔‘律’,‘律’字乃取自英文的‘Road’)。但是许多街巷都另有华语或福建话名称。如“车水路、打石街、打铁街、 汕头路”等。华文地名记录华人在槟城生活的历史,是重要的研究资料。
电视台与电台
1. 槟城没有自己的电台和电视台,所以有声媒体的影响和大马其他地区应该是一样的。
2. 当地的华人更喜欢看华语节目(近年来粤语节目的影响也很大)。各语种的电影或电视剧都附有包括华语在内的多语字幕。
历史与文化资产

在马来语中槟城称为槟榔屿(Pulau Pinang),这是因为早期岛上遍植槟榔树而得此名。1786年8月11日,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代表,法兰西斯.莱特船长(Captain Francis Light), 从吉打苏丹取得槟岛,并命名其为“威尔斯王子岛”(Prince of Wales Island),把登陆地称为乔治市,尔後成为槟城的首府。槟城因此成为英国最早在远东殖民的贸易自由港。在莱特开闢槟城之前,槟榔屿已经是东西方贸易途 经马六甲海峡,所共知可以取得良好品质饮用水的地方。水源地相当於现在的Dato Kramat及Batu Uban之间的地区,当时已有聚落存在。

经济活动
槟城经济
槟岛曾拥有自由港的地位,但1969年後就被撤消。自此,州的经济转向电子制造业及旅遊业发展。

槟城的经济是以贸易、工业、旅游业及农业相混合的经济体。高科技工业在此发展得更加完善,因为许多国际电子公司纷纷 来此设厂,以生产电脑周边的配备、电路版或晶片等。一切和旅游业有关的服装业,槟城也发展的很好。槟城已经是最主要的旅游景点,它并且还是亚洲最主要的开 会、大型会议及展览中心。在农业方面,这里有部份土地供种植油棕、稻米、橡胶及水果。槟城港口是属于深水港口,它将马来西亚连接到全世界 200 个港口去。


本系列的部分资讯、文字、图片来自:

维基百科
MOOK 自由自在

槟威再搜寻

互联网

2008年7月27日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LinkWithin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